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本科课程建设,规范课程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根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www.det365、教务处于 2016 年 7 月 8 日发布了《关于开展 2016 年本科课程建设评估工作的通知》(教评中心发〔2016〕10 号)。从前期准备到评估总结,前后历时 2 个多月,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专项评估工作。为了能让教学单位开展发展性评价,即所有教学单位和参评课程,均能从本次评估中看清不足、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改进,我们对本次评估结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做出评价,同时给出评估情况报告。
一、课程评估过程概述
1. 课程评估范围
此次专项评估课程范围涵盖全校平台性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工科专业的工程基础课(工程导论)、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以及纳入各级课程建设项目的部分选修课程。
2. 课程评估实施过程
评估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6 月—7 月 7 日)为学校开展前期动员,组织专项培训会;各教学单位认识迎评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积极准备开展自查自评。第二阶段(7 月8日—14日)为教研室对自查,课程负责人牵头完成自评报告。第三阶段(7 月 15 日—17 日)为教学单位内部检查,对重点抽查的课程逐一检查,完善课程建设自评报告,并准备好相关支撑材料。第四阶段(7 月 18 日—19 日)为学校集中检查与评估,学校教学督导、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的教授,组成四个评估专家小组赴各教学单位进行课程建设评估现场检查。各教学单位围绕课程建设的整体情况、内部检查情况、建设规划等方面进行全面汇报,并选取一门代表教学单位课程建设水平的课程,由课程负责人汇报其自评情况。专家组首先听取各教学单位的自评情况汇报,其次查阅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设计、成绩考核、辅导答疑、作业布置、实验项目、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研活动、教改项目、教研成果等支撑材料,并就课程建设现状、自评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后续改进、建设方案等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最后,专家组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对参评课程进行评价,并现场反馈评估意见和建议。
二、课程评估结果
1. 教学单位总体评估结果
此次专项课程建设评估覆盖全校20个教学单位,评估结果为“良好”的有 14 个单位、 “中”的有 6 个单位。自评符合度(自评结果与最终评估结果的符合程度)为 100% 的有 5 个单位,自评符合度为 90%—99%的有 13 个单位,自评符合度为低于 90%的有 2 个单位。评估结果由教学单位所有参评课程的自评结果与专家组评价结果综合得出。
从评估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学单位高度重视自评工作,自评环节做得比较认真、细致,抽查课程的自评报告结果有梯度,实事求是,薄弱环节找得较准,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整体汇报准备较充分,支撑材料较客观详实,对后续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2. 课程评估结果
本次评估重点抽查了 240 门课程,附件表格列出了此次抽查课程的具体评估结果。表格按教学单位名称拼音字母排序,同一教学单位按课程评估结果“优、良、中、合格” 的等级排序。 参评的240门课程中,评估等级为“优”的有 36 门,占比 15.42%,评估等级为“良”的有 112 门,占比 46.25%,评估等级为“中”的有 77 门,占比 32.08%,评估等级为“合格”的有 15 门,占比 6.25%。
全校抽查必修、核心课程中,评估等级为“良”及以上的课程占比均超过 65%,评估等级为“合格”的课程占比均低于 6%;评估等级为“中”的课程占比约为 30%。选修课程中无一门评估等级为“优”,其中等级为“中”的占比超过 54%,等级为“合格” 的占比超过 12%。
从教学单位数据看,评估等级为“优”的课程门数最多的单位为计算机学院,4 门获评“优”(占本单位抽查课程数的比例亦最高)。大气科学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电子实验中心、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商学院、体育部、通信工程学院、统计学院、物流学院、应用数学学院、政治学院抽查的课程评估等级均为“中”以上。评估等级为 “合格”的课程门数最多的单位为光电技术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均有 3 门为“合格”。
报告具体内容请下载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