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本站首页  政策文件  教学培训  教学质量监测  教学研讨  教学资源  青年教师教学奖评选  资料下载  教师咨询 
 首页 > 教学研讨 > 正文 更多教学研讨
我国高校大学外语政策调整的范例及其战略意义

2015年08月12日10:22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访问量:1477

摘要:最近上海对其高校的外语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并成立了相应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实施,制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地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其目的就是通过改革,切实提高上海大学生直接使用英语从事学习、科研和工作的能力,增强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为上海市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大都市做出贡献。本文分析了上海市高校外语政策调整的战略意义,以及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上海高校;外语政策调整;战略意义

  一、引言

  最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了《关于成立上海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的通知》(沪教委高[2012]55号)。《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推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挥大学英语教学在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委决定成立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任务就是“指导高等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师资队伍等教学基本建设,切实提高大学生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和工作的能力”。同时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出台了《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征求意见稿)》(蔡基刚2012),把大学英语定位在“为学生专业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服务的”,并把上海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分成了过渡课程、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类课程,规定了其教学内容分别为普通英语、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

  这一改革意味着上海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再是打基础的普通英语性质,而是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学术英语性质。这个外语政策重大调整的背景是什么?对上海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对上海乃至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又有何意义?本文打算讨论这些问题。

  二、上海高校大学外语政策调整的原因

  1.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简称《上海纲要》,下同)指出“上海将着力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进入21世纪,上海的国际化特征越来越突出。如截止到2011年9月底,外商累计在沪设立投资性公司23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47家、跨国研发中心332家(《文汇报》2011年11月3日)。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和机构在上海落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跨国并购和投资。这几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在急剧扩大,并购的领域也在向多元化发展。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足迹已经遍布全世界五大洲。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呈现持续飞速增长态势,从2003年的28.5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600.7亿美元,增长了20倍,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其中,上海排在省市的前几名。也就是说,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需要大量既通晓专业又懂英语的人才。企业用人单位要求的不再是听说读写能力尚可的大学毕业生,而是要求毕业生要在他们的专业和行业内具有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的能力,要求他们一上岗就能用英语立即承担起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这种要求尤其体现在金融、经济、航运、旅游、软件、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等领域。

  但是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我国高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不尽相符。前些年,麦肯锡发布了一个调研报告(《北京晨报》2005年10月17日),称中国每年培养出近160万各类工程师,但具备为跨国公司工作的英语技能的人还不到10%。能用英语直接从事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涉外物流等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中国人才报告》载《中国青年报》2007年5月29日)。作为要建设成四个中心的国际大都市的上海,这方面的人才缺口更加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上海纲要》提出两大任务:(1)“推进教育国际化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要提升上海教育国际化水平,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留学生所占比例达到15%左右,基本建成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2)“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卓越教育计划”,“增强学生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积极引进、消化国外先进课程资源,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并能参与国际交流的国际化人才”。

  这两大任务意味着上海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将大大提高,国际化课程(即课程直接有外国专家授课)将越来越普及,全英语教学模式将被越来越多的学科和专业所采用。根据教育部在2011年9月21日公布的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中国目前有631个经过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而其中上海有5个中外合作办的大学(不包括即将成立的上海纽约大学)和57个中外合作办的专业。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具有国际竞争力、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学士、硕士学位专业课程体系”(郝平2009)。截止到2011年底,复旦大学全校77个专业已有63个专业开设或准备开设全英语课程。在这些全英语课程中,通识教育课程占14.5%,文理基础课程占3.6%,专业课程占81.9%。按照学校规定,今后的本科生四年专业学习至少要选修一门全英语课程。同济大学的全英语课程达到256门,每年引进100名国外学者进行至少一个学期的授课。上海交通大学从2012年起把两个学期改成三个学期。在暑假小学期内,校方集中邀请来70多位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给学生上课。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上海已产生了180门市级示范性国际化课程(真正意义上的全英语课程)。

  在国际化课程和全英语模式日益普及形势下,在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等培养的要求下,上海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地被要求用英语直接阅读专业文献,用英语写综述和论文,用英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宣读和讨论。根据我们2011年12月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927名学生调查,选修过全英语或双语课程的占56.5%;要求用英语读本专业的文献和文章占69.0%;要求用英语听国外学者专家的讲座或讲课为62.9%;有出国留学或作为交流生/交换生出国学习需求的为58.1%;没有上面任何需求的只有5.0%。
这种需求“改变了无数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他们必须熟练掌握学术英语,才能了解他们所学的专业学科,并自如地在其中遨游”(Hyland&Hamp-Lyons,2002)。换句话说,高校的外语政策必须调整,必须从原来的单纯打基础的普通英语教学转移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学术英语。什么是学术英语(EAP)?学术英语也是打语言基础,也是提高英语技能,跟目前的大学英语不同的是:它不是无目的或为了四、六级考试的英语教学,而是一种目的非常明确的英语教学,即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它和传统的“专业英语”也不同。学术英语侧重各学科英语中的共性东西,即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需要的学术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英语书面交流能力,如如何用英语听讲座、查找文献、撰写论文和参加国际会议。

  但是我们在对四校927名学生调查中发现,不习惯听老外讲座,跟不上,不会笔记占51%;阅读原版教材和专业文献速度慢占67.3%;词汇量不够,尤其学术词汇不够为85.1%;用英语口头陈述和参加学术讨论有困难为68.5%;用英语写专业摘要,实验报告和小论文有困难占49.3%。这说明基普通英语不等于学术英语。一位清华大学的学生是这样说的:“我通过四级,又过了六级,拿到证书,我为自己的胜利沾沾自喜,仿佛可向世人炫耀,我考了高分,我能行。但碰到英文文章,心中顿时务实起来,我不行,通篇都是生词,一小时只能看几行。写的英文论文,外国人看不懂。”“各系一线的老师们意见一点也不比学生少,很多老师一谈起来就骂:学生四、六级考试过关之后,英文文献读不了,英文论文写得一塌糊涂。”(孙复初2005)

  可见,多年来我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标准有偏差。大学英语教学成功的标志不是四、六级分数考得多高,不是口语多棒,不是语法学得多好,也不是能大段背诵莎士比亚。如果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关起门来只埋头打语言基础,只注重个人素质培养,不服务于学生的专业,不顾国家的战略需求,教出来的学生不会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那么,即使获得教学成果奖,获得精品课程,也都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大失败。上海高校外语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估标准。

  2.挽救上海大学英语的自身需要

  上海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普通英语性质,教学的普通目标是要求大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要求,用词汇量来衡量是4700个词汇。但是最近几年,上海高校本地新生的英语水平已接近这个要求了。我们注意到,自本世纪初,上海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不仅小学英语课程提前到一年级开始,上海市教委在2001年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外语教学实施意见》文件,规定初中生阅读量至少为30万单词,高中生阅读量累计60万单词以上。小学毕业生至少掌握1000个单词,初中毕业生至少掌握3000个单词,高中毕业生掌握词汇量5000个,优秀者争取达到6000~7000个单词,逐步实现高中毕业生英语基本过关(《家庭教育时报》2001年12月17日)。12年过去了,这些指标在上海市示范点高中已基本达到,在一般高中正在达到。如我们在2010年调查了上海8个区(长宁区、徐汇区、虹口区、嘉定区、闵行区、奉贤区、金山区、卢湾区)2009年的高三英语第一学期期中的质量抽查试卷(这里还不包括复旦附中、华师大附中等示范点高中所在地的杨浦区和普陀区的卷子)。结果发现:除了听力外,阅读、写作、翻译等难度都超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难度。

  可见,在新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上海高校还是把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在四级的“一般要求”上,必然要重复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必然造成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严重懈怠。我们在2010年和2011年进行的全国大学生调查(蔡基刚2012)表明,大学生反映自己英语水平退步的达到25%以上,反映大学英语课很“水”,学不到东西的达到50%以上。大多数新生只需通过1~2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原来规定4个学期)就能达到四级水平,这一事实使得上海高校大学英语学分和大学英语课程的不断压缩。复旦和上海交大的大学英语学分从原来的14分别压缩到了8和6分,同济规定新生中英语水平最好的前一百名学生可以免修所有大学英语课程。这种压缩还在进行。正如冯燕(2010)在通过对3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调查后发现不少“学生进校已经达到相应层次公外目标水平”,“随着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公共外语课程已经失去作为课程存在的理据”,“公外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从教育部部分直属高校课程体系中退场”。

  上海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危机说明:在新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还是坚持普通英语教学既不符合外语教学规律(重复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也不符合我国大学生专业学习和毕业后工作需求,更不符合国家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高校的外语政策如不进行适时的调整,大学英语就只能消亡。

三、上海高校大学外语政策调整的意义

  1.教学改革有赖于行政推动

  实践证明,教育改革的有效驱动力往往不是自下而上的,而是自上而下的。Markee(1997)在论及教育改革时说道:推动教育改革的力量来自高层教育行政官员,因为他们是决策层的关键人物;普通教师是无法参与决策的。换句话说,推动外语教学改革的力量不是学术争鸣而是政府决策。

  10年前,胡壮麟(2002)就指出:“英语教学一条龙的最终目标时使高中毕业生达到现在大学四级水平至六级的水平。那么,这就产生若干年后大学英语是否继续存在的问题。”程雨民(2002)认为:“我国面临外语教学转型期,即基础外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到中学,中学培养基本外语能力、高校结合专业进行提高的前景,已经开始显现。”章振邦(2003)持相同观点:“我认为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根据外语圈内这些专家的观点和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在2004年《外语界》上发表文章提出专门用途英语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

  但是,当时教育部正在进行的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一呼吁不可能得到重视。但10年过去了,教育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薄弱的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和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各高校都建立了一整套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长效机制,这为普通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奠定了基础。

  因此,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外语一流专家支持呼吁定位调整。杨惠中(2010)指出:“多次大规模社会调查需求分析的结果都确认: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通过英语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性质上就是专门用途英语。”刘润清(2010)说:“我预料,几年之内,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是走专门用途英语的道路。”陆俭明(2010)指出:“鉴于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内容重复,建议对各学段的英语教学重新定位。如中小学英语教学侧重打基础,而大学和研究生英语教学应是学术英语。”胡文仲(2011)认为:“随着中小学生和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可以预见,普通英语教学的过程势必缩短,大学英语将更早地进入ESP教学。”束定芳(2011)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上面。根据这一目标,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要求、教师培训、教学评估等将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大调整。这其实也是大学英语界期待已久的根本性的改革。”

  然而这些呼呼都停留在学术层面。绝大多数高校都是维持普通英语教学现状。这和我国外语界的领导层不认同专门用途英语有关。(1)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普遍误解。他们认为学术英语必须在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上才能开展,甚至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误认为教些专业词汇和翻译。(2)对大学英语发展方向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大学英语主要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恐惧心理:大学英语教师都没有ESP学历知识和教学经历,没有合格的教师。

  因此,没有政府的决心和外语政策的调整,没有强大行政力从外部推动,大多数高校是不大可能有自觉转型的改革。这次上海市对高校外语政策进行调整,把大学英语教学定位转移的思想写进了高教文件55号,并成立了教指委专门推行这个改革,同时制定了《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这就保证了高校改革的实施,使我们看到了希望。

2.学科发展必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学科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但是任何一个学科或课程只有最大程度地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上海市高校外语政策的调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今年是教育部进行高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年。教育部的做法是高校里有一个学科,就成立一个教指委。但上海市教委做法有所不同,到目前只成立了9个教指委,分别涉及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大学英语。上海既不选择建立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也不挑选成立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单挑这些专业并不是偶然的。

  这9个教指委专业内容正是和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是一致的。由于英语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作用,更由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涉及几乎每一学科,是每个学科和国际发生交往和竞争的唯一工具,这样大学英语就通过参与卓越人才的培养计划,跟其他8个教指委一起成为担当起上海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重任的学科课程。

  可见,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在国家战略需求的语境下,高校外语政策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大学英语第一次和其他学科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把自己看成是为这些学科和专业培养国际化人才服务的基础课程;第一次从强调自身学科和教学的发展规律,把学习英语仅仅看成提高语言水平、提高自身素质的思维模式中跳了出来;第一次和世界高校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接轨,进行以学术英语为核心的外语教学;第一次看清了自己存在的位置和定位,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生的专业需求当作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第一次在国家外语政策的意义上,其学术作用和其战略价值性超越了一直具有外语界老大地位的英语专业。

  本科生培养计划有150个学分,几十门课程,其中有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但这些课程不是孤立的和互不联系的,而是相互支撑为一个目标的,即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占到本科总学分10%的基础课有什么理由游离这个总培养目标?有什么理由强调自身教学规律,关起门来埋头为学语言而学语言,或培养个人文化素质和修养,对专业需求不予理睬?《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提出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但是,要培养这些具有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的卓越工程师等人才,仅仅靠学科专业自己的教育质量提高,靠引进世界一流学者开设国际化课程和全英语课程,而没有大学英语帮助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学术能力,这个目标是很难达到的。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有大学英语这门基础课程改革的配套。大学英语和其他基础课如计算机和数学等一样,只有为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服务,围绕专业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本专业学习和研究能力,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教学,才能使自己基础课的价值真正提高。

  在我国,大学英语之所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大学英语教师的地位之所以比较低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一直跟着英语专业走,把英语当做作专业教,而不是为专业教英语。开设综合英语、听说、写作、翻译,不断地打基础,按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进行教学,试图达到“本族语者”水平。开设“简明版”的英美文学、英美诗歌、莎士比亚,英语社会与文化,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等。这些教学内容是英语专业最基础的东西,学术含量低,不仅任何一个英语专业的教师下来就能教,甚至连社会培训机构的老师也能胜任。上海外语政策的调整使得大学英语不需跟着英语专业走,而是转向与其他学科结合,研究和传授其他学科中的英语表达方式,如篇章和体裁,学术口头和书面表达策略和能力等,为国家培养能用英语直接从事专业学习和科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这样的教学是专业英语教师和社会培训结构干不了,这样的大学英语地位就会得到提高。换句话说,通过外语政策的调整,找准自己的位置,把外语教学和国家的战略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学英语才能得到新生,才能得到发展,才能被人尊重。

  大学英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英语专业看上去非常强大:1000多个专业点,100多万学生,英语界最优秀的学者都在英语专业。但英语专业被列为红牌的事实说明,我国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人研究英美文学或语言学,市场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仅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毕业生。国家需要的是大批能用英语从事研究和工作的人才。英语专业将走向衰退,大学英语将走向壮大是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纵观世界范围,高等学校的大学英语性质都是学术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性质。中国内地的大学英语教学普通英语定位是一种历史现象。随着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和高校新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大学的普通英语教学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而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出现加快了这个过程。上海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在全国是领先的,上海的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是最高的,上海高校已经具备了在全国率先从普通英语向学术英语转移的条件。如上海还患得患失,错失良机,那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就更没有希望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成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出台第一个地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和工作的能力”,这一高校外语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个开拓性和历史性的调整将在中国的外语教学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前一条:北京大学李晓明:大学开设MOOC的逻辑 (2015-08-01)
 后一条:呼唤大学教学研究的回归 (2015-09-07)
相关报道
 
 
 
 
 
 

 

◆ 教学公共信息

教室课表
各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设置

◆ 学校公共信息

航空港校区位置
龙泉校区位置
航空港校区教室分布
龙泉校区教室分布

◆ 教学资源

关于共享网络直播讲座视频的…
第六届“大学教学改革研讨会…
清华大学“学堂在线”面向全…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 相关链接

教学督导
国家开放大学
学堂在线
爱课程
新浪公开课
四川·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学校值班电话:028-85966502     联系www.det365:电话028-85966103  电子邮件  留言
Copyright©成都信息工程大学www.det365 2013  建议使用IE6,1024*768以上浏览